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。谁都未曾想到,庚子鼠年的九州新春,会以这样一场浩劫开场。
发热、咳嗽、疑似、确诊、死亡、限行、封城……
疫情不断演变,揪紧了每个人的心。
举国响应,打响抗疫狙击战,广大医护人员慷慨奔赴前线。
群情激昂的背后,快速诊断是决战胜利的基础。核酸检测虽然准确率高,但是研发时间长、检测技术要求高、检测过程耗时多,无法快速实现临床应用。而CT扫描诊断因为具备速度快、技术成熟、准确率高的特点,成为快速诊断新冠肺炎的利器,能在疫情控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传统CT机房建设周期长,短时间不可能快速增加设置,无法满足疫情期间CT室快速增设、灵活使用的需求。而方舱移动CT机房可以根据医院特点,独立设置,无需对场地进行特殊装修改造,CT室在厂区内装配完毕,运输到医院即可投入使用。方舱移动CT室设置了操作间、检查室,能够独立承担CT室的功能,就是一个移动应急放射科,满足应急状态下CT诊断数量爆发式增长的需要。此外,方舱CT机房在空旷的露天位置单独设置,与医院其它区域隔离,发热门诊患者可以直接到方舱完成CT检查,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,保护其他病患和医护人员,确保隔离安全救治,对疫情管控能起到针对性的作用。
疫情爆发初期,武汉多家医院向外求援,CT室配备不足,人员不够。疫情迅速向湖北以外地区扩散,各地医院也发出了增加CT室的需求。
为了防控疫情,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国内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,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,全力向湖北省提供疫情防控的人员、物资援助。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及其成员单位闻风而动,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,为抗疫狙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科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的理事单位,主要从事医用辐射防护设计、生产、施工服务,有着15年的经营历史。
新春伊始,浙江医院首先来电,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防疫形势,要求火速完成一间CT机房的防护及施工。科安立即通知在杭过年的工程部员工返岗,并于年初四进场施工。
于此同时,由于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持续增长,各大医院放射诊断不堪重负。越来越多的客户来电咨询CT机房的建造,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建造工期。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CT诊断资源紧缺的难题?
科安决策层意识到,一场硬仗在等着他们。
他们立即成立助力疫情防控应急攻关小组,针对性的研究CT诊断资源紧缺解决方案,并开始为承接疫情防控应急辐射防护项目乃至奔赴武汉做组织准备。
年初一到年初四,依据疫情特点及各方客户需求,科安的设计、生产、安装等部门持续保持沟通、协调,在经过了一次次的设计方案研讨、论证及修改后,确定了方舱移动CT机房的最终方案。
与此同时,科安紧锣密鼓联系生产人员返岗、联系原材料供应保障、联系运输车辆、进行设备调试、工艺完善、试生产……
正月初五,第一台方舱CT机房正式开始生产;
正月初十,第一台方舱CT机房正式交付;
正月十三,第二台方舱CT机房交付。
之后,基本上以三天一台的速度完成移动CT机房,并陆续向防控一线发送。截止3月初,15台方舱CT机房在CT配置完成并经验收检测合格后,
陆续发往武汉、黄冈、郑州、义乌、温州等抗疫一线。分别落户武汉客厅方舱医院、武汉协和医院、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、黄冈市中心医院、湖北红安县中医院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,为疫情防控精准诊疗提供基础保障,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保驾护航。
疫情延续,科安助力抗击疫情的脚步,一刻不曾放缓。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也一直在关注着科安。协会在得知科安为抗疫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后,相关部门负责人打电话给科安负责人,对他们知难而上、勇于担当的作为给予了充分肯定,并表示有需要协会支持和帮助的,会全力支持。
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,就可能创造出奇迹
多年来,科安实施完成的各类放射项目已逾一千多个。依据国家标准,完成放射防护设计、施工,对于他们而言,已经驾轻就熟。然而,那些平时很常规的工作,在万家团圆的春节,在疫情汹涌而至、封城闭户、交通中断的特殊时点,却变得异常艰难。
全员放假、材料短缺、物流停运、市场停摆,还有各种出行限制等,尽管困难重重,但科安人没有被缚住手脚。
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方舱CT机房的生产任务,首要是解决人手问题。
他们首先通知省内员工中断休假,应急返岗。然后逐一与外省返乡员工电话沟通,员工纷纷表示愿意马上赶来,但是高铁停运,大巴停载,现实困难重重。
科安负责人当即决定:
不计代价,不论远近,千方百计派车把人员接回来。
在与当地防疫部门充分沟通后,科安派专车奔波3000多公里,到湖南接来首批生产一线员工。之后其它外省员工也提前结束假期,陆续返回。
随着生产进行,机房建设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很快告急。项目组紧急协调厂商加班赶制原材料。原材料加工好了,物流全面停运,运输又成了问题。在一次次寻找物流车辆无果的情况下,他们决定花比平时高三倍的费用雇专车特快运输。
首批运输材料的专车日夜兼程赶到到了浙江省内目的地时,已是深夜10点多,又遇到高速路口封闭,外省车辆无法下高速。科安项目组得知消息后,立马派人赶到高速路口与出口管理人员进行协商。经过长时间沟通,最终在23:00时获高速公路管理处同意放行货车,但是外省司机不允许进入。科安方舱项目组紧急临时寻找当地货车司机,一直到子夜时分,终于把材料安全运至生产车间。
正月的天,晴雨不定。方舱加工的很多工序需要在露天完成。天晴的时候,科安的同事们尽可能提高效率赶进度。下雨了,时间也耽误不起。他们就拉起遮雨布,不间断露天作业,不让进度延误。
非常时期食堂一时开不了伙,科安方舱项目组先是买了两箱方便面对付。后来,他们瞄准了门卫邵师傅,请他担任“方舱组首席大厨”,施展最简单、实用“乱炖大法”,不管荤菜素菜,以炖熟为第一要务,为大家提供基本的餐饮保障。
前方战事紧,疫情催人急。休息天是绝对不可能有了,就连白天也不够用。怎么办?科安“方舱项目组”在发扬“5+2”精神基础上,再加码“白加黑”模式。夜幕降临,员工们在方舱施工现场支起小太阳,加班到深夜……
“尽快做出方舱CT机房,为湖北疫区、为一线医生提供支持,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困难面前,总得有人去做些事情
科安的员工在报道中看到武汉客厅方舱移动CT机房的一瞬间,内心十分激动。这三十多天来,他们太熟悉方舱的样子了,虽然只是出院患者身后的一张模糊图片,但还是清晰认出,那正是他们生产的方舱移动CT机房。
疫情爆发以来,科安“方舱项目”现场实施负责人韩建刚和其他同事一直奋战在一线。他的这个鼠年春节几乎全在车间度过。这也是他结婚十多年来,第一次没有陪同家人。
他说:
“虽然过年不能陪伴家人,但能发挥我们的专业所长,为疫情防控出份力,自己心里还是暖暖的”。。
牛富康是科安“方舱项目””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员工,年初十在科安生产车间过了他23岁的生日,没有蛋糕,没有生日会。
但他觉得这个生日过得特别有意义
因为生日当天,科安首间方舱移动CT机房顺利建造完成。当天晚上,小牛妈妈打来电话,简短的祝福与声声的嘱咐,传递着家人的担心与不舍。而他在和笔者交流的时候,却有着九零后的担当:“总得有人去做些事情。怕家人担心,一开始,我是背着老妈来上班的,她的担心我理解,但武汉的情况那么糟糕,公司里人手急缺,需要我,我一定上!”。
让吃过的苦照亮我们前进的路
疫情终将被控制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:大疫面前,全国人民守望相助、同舟共济,万众一心共克时艰,将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记忆。
疫情是一场巨大的灾难,也是我们反思、改进、成长的契机。正如一位哲人所言,“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,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、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”。
我们也有理由相信:
科安的团队通过此次疫情阻击战,一定能锤炼出更高的斗志、更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,为环保事业做出新的贡献。 来源: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